活的時空
薩提爾女士說,大多數人只是在耗著日子,而不是「活出生命」。Most people die their lives instead of live them.
當初讀到薩提爾女士所說的「die their lives」時,內心有許多的困惑,一直找不到確切的字眼來翻譯,直到讀到佩萱老師書中提到婚家治療師艾絲特•佩萊爾的故事,頓時恍然大悟!
佩萊爾的父母親和居住社區的人都是集中營倖存者,社區中的確有兩群人:第一群人是「沒有死亡」(Not being dead),每天活著如同驚弓之鳥,無法信任別人又深陷倖存者內疚中,充滿怨恨,覺得人生沒有希望;第二群人則是「活了回來」(Come alive),因為倖存,所以更要好好活著,替那些無法留下來的人一起活著,生活充滿生命力。
是的,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的過程中,因為父母的有限性,所以經歷不同程度的大小創傷。長大的我們,有些人困在了過去,為了保護當時弱小、脆弱的自己,於是對外築起厚厚一道或N道保護牆,久了,即使身體長大了,那當時被保護在牆內的自己卻沒長大!
她,聲淚俱下地控訴著小時候父母是如何的對不起她,因為不理解她、不懂她的需求而造成她的苦,所以她可以予取予求,父母理所當然地必須滿足她、承受她所有的情緒,這是父母欠她的(指責)。
她,儘管眼神和面容透露著無盡疲憊、腰桿難以挺直,但還是不允許自己休息和放鬆,因為母親的需求凌駕一切,她要無條件地承接母親所有期待,好報答母親為她所做的犧牲、受的委屈(討好)。
眼前的她們,外表雖是大人,但內在卻是當年的孩子!彷彿用現在的生命在活過去的故事,忘了現在的自己!我充滿心疼,但我深知我需耐心等待允許,等待他們的願意,一點一滴找回現在的自己、重啟連結。
邀請你跟我一起覺察面對自己的父母時,自己內在真實的年齡是幾歲?腦海中引導自己互動的想法和期待是處在哪一個時空?如果都不是現在,請你運用深呼吸、感官訊息,讓自己感受此時此刻真實的自己和所處的時空,再決定應對方式。